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九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在浙江省宁波市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 2016-10-14 作者:中水科海利公司 ]

    2016年9月25日~28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分会混凝土耐久性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和中国水科院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九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 在浙江省宁波市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等单位的2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耐久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水科院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陈改新教授主持,耐久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水科院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鲁一晖教授代表会议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金伟良教授代表会议承办单位为开幕式致词发言。
    本次会议共征集到论文90余篇,涵盖了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各个方面,其中“实体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测试、评价与提升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本次会议的热点;组委会从中遴选出83篇论文,按“实体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测试、评价与回顾”、“混凝土耐久性机理与模型、指标和失效评定标准”、“提高混凝土工程耐久性、实现混凝土长寿命技术措施”、“混凝土开裂与结构耐久性关系”等六部分分类,汇编成《第九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活动中,来自各行业的12位专家受邀做了大会主题报告,46位代表在分会或大会上做学术报告,分享和讨论近几年取得的研究成果。
    目前,耐久性问题仍是混凝土科学技术中最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耐久性不良和失效不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而引发社会问题。本次会议紧紧围绕当下耐久性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广泛交流各行业成果和经验,达到了启迪思想、开拓提高的目的,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大会期间召开了耐久性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七届专委会组织机构。会后组织代表赴舟山联岛大桥进行了技术考察。

第九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代表合影

 

“2016年第九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专家报告(部分PPT可下载)
1、多因素耦合下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进展——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王玲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2、一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电化学修复方法——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金伟良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3、基于光电效应的海工钢筋混凝土阴极保护——中国科学院海洋所 李伟华副研究员(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4、当前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和评价方法问题及改进思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冷发光研究员(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5、国际标准中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新动向——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郝挺宇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6、高性能阻锈剂及其应用——东南大学 刘建忠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7、港珠澳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评估方法研究——清华大学 李克非教授
8、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锈裂模型——浙江大学 赵羽习教授
9、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与耐久性技术——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王东林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10、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劣损病害经时变化规律及其整治机制——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谢永江研究员(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11、谈水运工程混凝土实体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俊毅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8、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锈裂模型——浙江大学 赵羽习教授
13、混凝土面板早期收缩变形和抗裂性能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 巴恒静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14、应用迁移性阻锈剂及钢筋涂层技术提升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工作进展——烟台大学 刘志勇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15、铜矿渣在复合胶凝材料中的水化机理初探及应用现状——江西科技学院 宋军伟副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16、电缆沟盖板适用性及耐久性研究——三峡大学 唐广界研究生(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17、混凝土电化学阴极保护技术对阳极体系酸化侵蚀的表征与预测——华南理工大学 王羊洋研究生(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18、X涉嫌断层扫描法可视化原位检测水泥浆体中毛细吸水的演变——中国矿业大学 刘志勇讲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19、飞纳台式电镜及其在土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杨沈经理
2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浅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徐有邻研究员(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21、国际碱集料反应研究动态、思考与建议——南京工业大学 卢都友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22、电场对水泥基材料硫酸盐侵蚀的影响——重庆大学 罗遥凌博士(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23、淡水壳菜对输水建筑物混凝土的侵蚀研究——华南理工大学 李榕研究所(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24、磷酸盐水泥砂浆的性能研究——同济大学 雷博宇博士(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25、钢筋混凝土梁通电锈蚀特性研究——三峡大学 赵鹏老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26、裂缝形态对混凝土氯离子输运性能的影响——浙江大学 王海龙(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27、持载钢筋混凝土构件锈蚀开裂性能研究——扬州大学 钟小平副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28、环境-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筋的锈蚀特性——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徐亦冬副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29、浪溅区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研究——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范志宏高工(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30、钢筋锈蚀的声发射检测及信号源分析——三峡大学 张瑞同学(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31、纳米氧化铝在混凝土中电迁移效果研究——浙江大学 吴航通博士(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32、考虑锈蚀产物填充的混凝土锈胀开裂模型——浙江大学 董建锋博士
33、混凝土碳化深度测试方法研究——三峡大学 徐港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34、箍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影响——浙江大学 张大伟副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35、保护层锈胀开裂力学模型的圆形截面假设分析——大连理工大学 梁永钦(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36、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的非均匀体积膨胀研究——华南理工大学 吴江老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37、超高掺粉煤灰混凝土在两种温度历程下的早期抗裂性——浙江工业大学 戴佳敏博士(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38、半掩埋混凝土灯芯效应理论与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中南大学 张丰燕研究生
39、重大工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智能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吴瑾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40、水工混凝土表面透气性检测分析——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朱炳喜研究员
41、光纤传感技术在混凝土耐久性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及问题——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毛江鸿副教授
42、酸性水侵蚀混凝土有害介质的辨识——三峡大学 刘丽老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43、实体桥梁混凝土抗渗性能新型测试技术——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张国荣
44、混凝土梁式构件时变承载力研究——同济大学 高向玲副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45、一种用于监测沿海混凝土氯离子侵蚀进程的传感器——浙江大学 许晨助理研究员(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46、营口华能电厂二期混凝土工程抗盐冻的技术措施——北京琦正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梁龙经理
47、有机阻锈剂对钢筋耐蚀性能影响——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蔡景顺(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48、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净浆抗地下碳酸水侵蚀性能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 陈赟研究生(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49、水泥基阳极在钢混结构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 乔国富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50、生物硫酸腐蚀下硫铝酸盐水泥海砂海水混凝土的抗侵蚀性能研究——福州大学 季韬教授
51、磁驱动混凝土——浙江大学 陈驹副教授(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52、毛细孔分布对水泥石中氯离子扩散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 赵圣婴(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53、一种混凝土侵蚀离子传输抑制剂——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王瑞博士
54、环境温度对电化学修复混凝土效率的影响——浙江大学 夏普博士(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55、混凝土中多离子传输的多相数值模拟——上海交通大学 刘清风副研究员(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56、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标准及相关技术——北京耐恒检测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王植槐总经理
57、强腐蚀环境下盾构注浆材料开发与性能研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周永祥研究员(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
58、基于细观格构网络模型的非饱和开裂混凝土中水分传输过程数值分析——大连理工大学 鲍玖文博士(据作者意愿,仅限会场交流,暂不公开)